取消
加载中...
忠实用户请注意,这些热门App正在让你深陷“专属骗局”
Joice Wang 2019-07-19 08:25

来源:猎云网(ID:ilieyun)


占有已经过时了。无休止的媒体报道声称那些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一同成长的千禧一代(1982-2000年出生)更加喜欢浏览而不是拥有。


然而我的研究却表明千禧一代仍然渴望去占有那些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是这些东西大多是数字化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物件。


那些应用的忠实用户们可以与其建立深厚的关系,进而他们的“心理所有权”也就开始起作用了。这意味着他们将把那些应用视为仅属于他们的东西,并且有效地让其成为他们自己的延伸。就算他们使用服务和传输数据的权利会受到限制,而且他们的帐户随时都会被冻结,只要他们经常使用并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好设置后,那些应用就会变成“我自己的应用”。


“心理所有权”能够引导用户承担有价值的额外角色,所以那些公司便能从中获益。在现实世界中,所有的公司都会敦促购物者提供反馈、推荐他们的产品。那些应用的“所有者”们愿意在数字领域中完成所有的这些工作,并且他们比传统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他们会更加愿意为公司“打工”。


我和我的同事们研究了Spotify和QQ音乐等音乐流媒体应用用户的这种现象,并发现他们在四个方面付出了额外的努力。其一,他们会提供在互联网论坛上回答其他用户的询问或提供其他可以强化用户体验的信息。其二,他们通过向公司提供反馈或参与应用的治理来改进应用。其三,他们以在公共场合宣传或是出言反驳评论家“差评”的方式来不断提高应用的名气。最后,他们还会通过支付期权费或者以打赏的方式来支持公司的业务。


通过采访200多名这些音乐流媒体服务的用户,我们还发现公司使用三个关键的方法来鼓励用户成为应用的“所有者”。


控制


我们都渴望控制或是影响我们身边的环境。研究表明,人们可以通过改变身边的环境以获得满足感,并且可以很好的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我们发现,这类应用的用户们也有同样的愿望来控制他们的数字空间。


用户们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使用应用,他们可以通过改变设置来迎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可以选择以何种方式接收信息,可以跳过或者是隐藏某些内容,也可以决定与谁分享他们的活动。


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使用这款应用,并看到对应用运行方式的影响,进而慢慢意识到自己可以控制它,从而将其视为“自己的应用”。


个性化


前几代的年轻人会在他们的卧室墙上张贴海报,穿着带有标语的T恤,并展示一排排的黑胶唱片或CD,以展示他们是谁以及表明自己的信仰。而现在,这种方式仍在互联网上活跃着。个性化正被广泛应用于数字领域。


音乐应用允许用户通过创建自己的歌单并分享音乐来表达自己。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为任何一个场合或是时间创建一个歌单,例如:学习时的歌单、开派对时的或洗澡时的歌单。


你听音乐或是找音乐的次数越多,应用的算法就越能懂得你的喜好。因此,它就会慢慢变得更适合你的个性。最终,它会成为“你的应用“,并被设置成你喜欢的样子。你也可以上传自己的个人资料照片,并以自己的风格来装饰你的主页。


应用允许用户在不同设备上使用同一帐户,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个性化身份的感觉。


归属感


法国哲学家Simone Weil在她的《The Need for Roots》中说:“归属感可能是人类灵魂最重要但最不被认可的需求。”


寻找一个可以存储自己的创作或是记忆的数字空间并不是用户的唯一目的。他们还想要在使用应用的过程中找到熟悉、舒服、或者说是一种家的感觉。因此,设计人员在创造应用时会考虑更多的东西。


允许用户存储他们的记忆和历史的应用已然出现在市场上。例如,时间轴或统计功能就能够允许用户回顾他们所做过的事情或是他们所听过的音乐。


那些应用通过创建用户年度最佳歌曲的播放列表、提醒他们过去在应用上发生的事件或者回顾该用户在应用上的使用情况,可以使用户的这种历史感更加切实。


利益关系


这三种特殊的体验说明用户能够通过“心理所有权”与诸如移动应用之类的不具个人身份的技术建立关系。


用户们如果陷入了这种和应用的关系,就有可能主动为应用的利益提供帮助。这对其它用户的社区会有一定的帮助,但应用背后的公司才是最大的利益获得者。


Joice Wang
三言财经编辑
文章总数
2339